银行家金融创新论坛 | 张文武:让数字普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
☝设置星标★ 抢“鲜”浏览精彩内容
导语: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,从根本上要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,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。新的时代赋予金融创新以新的历史使命。10月17日,本刊主办的“2023银行家金融创新论坛”以“金融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”为主题,邀请知名专家学者、金融机构高管与金融科技精英汇聚一堂,围绕中国金融业以金融创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分享智慧与洞见。以下内容是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文武在论坛上发表的重要观点。
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
张文武
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全力推进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提升。商业银行是数字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。近年来,中国工商银行加快推进数字工行(D-ICBC)建设,实现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重塑。以普惠金融为例,中国工商银行顺应时代变化,深化数字技术应用,初步探索出一条数字普惠发展路径。
打造数字普惠产品体系,提升适配性。强化内外部数据要素协同,沿着数据、链条、资产搭建信用类“经营快贷”、交易类“数字供应链”、抵质押类“网贷通”三大数字普惠产品体系。其中,“经营快贷”挖掘融资场景,运用“数据+模型”模式实现客户精准准入、模型授信和智能监测。
构建全方位触达体系,拓宽覆盖面。线上,将普惠金融服务嵌入手机银行、企业网银,推出“兴农通”App、线上“云网点”等,使小微企业实时享受在线申请、在线办理的便捷金融服务。线下,依托全行10多万名客户经理,逐步将全行1.6万家网点,建设成为小微客户业务咨询中心、生态服务中心与价值创造中心,将普惠金融贴心服务融入网点厅堂、带到客户身边。
创新推出综合服务平台,提高满意度。自主设计研发“环球撮合荟”“兴农撮合”平台,向小微企业提供产品推介、供需对接、融资支持“一站式”服务,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与合作渠道。推出全球支付平台——“工银全球付”,服务全球超1万家跨国企业。搭建政务、财务、村务、党务、金融服务“五位一体”的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,促进农村增效、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。
坚持机控和人防结合,增强可持续性。整合内外部数据信息,构建客户筛选模型,打造以“数据驱动、智能预警、动态管理、持续运营”为特征的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,提升普惠业务风险管控的精准性、前瞻性和有效性。加大对线下“活情况”“实信息”的搜集,结合专家判断,强化线上线下交叉验证,及时做好风险核查、反馈和化解,推动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近期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提出未来五年,要基本建成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,同时强调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。在此,我结合中国工商银行的实践,谈四点思考。
守正创新,厚植数字普惠基因。《意见》提出,要提升普惠金融科技水平。数字化转型在普惠金融的实践,是一场从思想到行动、从顶层到基层、从内部到外部的变革。金融机构应坚定不移走数字普惠发展的道路,将数字基因渗透到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、各个层级。要坚持线上线下融合,不断完善普惠业务组织架构、管理流程、业务模式等,提升员工的数字普惠素养,推动形成“全行懂、专业做”的局面,让数字普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。
数据驱动,持续优化金融服务。《意见》提出,提升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、涉农主体等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质量。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变,为金融机构科学评估决策提供更多参考。金融机构应广泛采集数据,打通部门、机构壁垒,贯通“数据、洞察、决策、行动”全流程,创造更多普惠价值。同时,加强面向偏远地区人群、老年客户等弱势群体的特色功能服务的供给,提供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,以新技术赋能弥合数字鸿沟。
底线思维,统筹发展与安全。《意见》提出,将数字普惠金融全面纳入监管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,应当遵循商业银行经营规律,符合信贷基本逻辑。金融机构应坚持金融与技术融合,把握关注宏观政策、研判经济周期、识别还款意愿、锁定还款能力、提升数据质量、迭代优化模型等核心要素。广泛利用“ABCDI+5G”技术,完善数字化时代要求的智慧风控体系,加强合规管理,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,持续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水平。
开放合作,实现多方共赢格局。《意见》提出,打造健康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。开放化与生态化已成为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。金融机构应坚持开放发展和跨界融合,聚焦政府、企业、个人三端,强化数字化供给和生态化链接能力,通过产品输出、平台对接、场景互嵌,将金融产品嵌入人民生活消费和企业生产场景,助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,打造共赢发展的数字共同体。
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
文章刊发于《银行家》杂志2023年第11期「银行家论坛」栏目
END
分享、在看与点赞,全都想要拥有!